馬上注冊,結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社區。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賬號?立即注冊
×
今天第一次下地了定制的K-TOUCH,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初步的感受
(1)球鞋的配置:如圖,KR藍色加一些簡單的點綴和刺繡,大底加了39元選配了全掌碳板(因為被大廠市售的tf球鞋太軟的大底搞怕了,即使是Adidas的tf球鞋有全掌的紙板中底也還是太軟,更不用說耐克的無中底更是軟的無法描述)。
微信圖片_20240901192353.jpg (142.72 KB, 下載次數: 0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4-9-1 19:34 上傳
微信圖片_20240901192345.jpg (200.52 KB, 下載次數: 0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4-9-1 20:01 上傳
微信圖片_20240901192349.jpg (121.73 KB, 下載次數: 0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4-9-1 20:01 上傳
(2)溝通過程,跟客服的溝通過程基本流暢,就是渣哥之前在直播間說保證十五天出廠,最后沒有實現,在渣哥抖音評論區催了一波哈哈。
(3)到貨后的靜態體驗:有了碳板中底的加持,鞋子的強度變得非常高(甚至讓我有些擔憂能不能hold的住),無論是抗扭還是回彈。這里有第一個小問題,可能之前經常穿包裹性極好的Adidas的X Speedportal.1 tf的緣故,我覺得包裹不是特別夠。在正式下單之前,我其實買了一雙市售的K-TOUCH嘗試了一下,覺得正好合適,再通過渣哥直播間以及與客服溝通之后(渣哥在直播間跟我說,窄鞋楦會窄特別多),最后確定了用D楦(標準鞋楦),但是到貨之后感覺鞋的定型似乎跟我試的市售版本略寬一些。這導致必須把鞋帶收的比較緊的狀態,可能下一雙定制還是得用窄鞋楦(畢竟X Speedportal.1 tf我覺得剛剛好)。重量方面,JP255鞋碼單只是260g左右,基本還是比較滿意的,跟我的X Speedportal.1 tf差的不是很多。
(4)下地動態體驗:確實,有了碳板中底的加持,鞋子的推進和穩定性都很高,球賽剛開始不久的時候,不太適應,右腳腳底有點發麻,不過適應之后感覺是稍微略硬一些,不過總體不錯(不過如果有下一雙定制我可能不會那么激進,選K1中底板就好了)。較為嚴重的問題:磨腳后跟,兩個腳后跟都見紅肉了(見下圖),這是我比較崩潰的地方,因為在我印象中我好像穿的所有球鞋都沒有摩過。可能有如下原因:①后跟罩杯的弧度似乎較為平直,與我的后跟性狀可能不太匹配;②因為當時我就感覺D鞋楦的包裹差一點,但是渣哥直播間跟我說窄的會窄很多,權衡之下我就讓客服給我搭配了偶能的厚鞋墊,厚鞋墊會把腳底撐起來,這樣就可能導致原本合適的罩杯變得不合適;③后跟填充的問題,因為根據我的觸摸,后跟填充僅限于罩杯的上半部分,下半部分內襯之下直接是罩杯。
希望后續多穿幾次之后不會在摩腳后跟(或者我換另一雙球鞋上的清風鞋墊試試)。
微信圖片_20240901192336.jpg (3.14 MB, 下載次數: 0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4-9-1 19:52 上傳
微信圖片_20240901192341.jpg (2.58 MB, 下載次數: 0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4-9-1 19:52 上傳
其他方面,鞋面由于是人造革略硬一些。根據我的觀察,偶能標準的縫制應該是用的袋鼠皮廢料,與K-TOUCH的鞋面主體對比起來要柔軟許多,鞋面擊球的感覺總體上是比較干脆的。其實我本人并不是很在意鞋面要特別柔軟,因為我最常穿的X Speedportal.1 tf其實號稱“雨鞋”,我覺得很舒服。
另外,球局結束之后清理膠粒的時候,拔出右腳的鞋墊,發現后跟處碳板之上的緩震泡棉有一個刀口(無法確定是不是到貨就是這樣,因為我當時沒看),與客服溝通后,客服的建議是不用太擔心,影響不大(就是有點逼死我這個強迫癥)。
微信圖片_20240901200240.jpg (498.89 KB, 下載次數: 0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4-9-1 20:15 上傳
(5)總結:總的來說這是一次較為滿意的定制,最關鍵的是通過碳板中底+ATM2大底的組合解決了我既要又要的問題(場地不佳的大場比賽)。再經過幾場比賽之后或許又有不一樣的體驗~期待之后推出針織鞋領的版本,這樣會使得球鞋更加現代化,包裹也更好。
|
|